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医学小常识】不死的癌症:带状疱疹——积极预防 远离“切肤之痛”

作者:副主任医师 付蓉 来源:皮肤性病科 发布时间:2024-01-29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付蓉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民间又称“蛇缠腰”、“缠腰龙”、“蛇盘疮”,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除了腰部,还可发生于胸背、面颈、四肢,半侧身体可出现呈条带状分布的皮肤疱疹,从外形上看,就像一条蛇盘踞在皮肤上,因此而得名。为什么称带状疱疹为不死的癌症呢?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者及高龄人群如若患此病,没有及时处理或者治疗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这种神经疼痛很可能伴随患者数年甚至终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死的癌症”也因此得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潜伏期是7-14天,具体每个人的潜伏期时间不一定,跟个人免疫力强弱有关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自然界存在很广泛,正常成人都对这种病毒建立了免疫屏障,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种屏障被打破,从而发病。通常来说,感染了带状疱疹病毒,身体免疫力强的患者,潜伏期时间就长,身体免疫力弱的患者,潜伏期就相应缩短,一般在潜伏期就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部分患者还伴有关节酸痛等症状。多在发病前1-2天出现前驱症状,如皮肤有瘙痒或灼热感、刺痛等,随后患处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很快变为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疱、血疱或者脓疱。皮损呈带状分布且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以沿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部神经分布区域最为常见。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或溃疡,皮损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灼痛,部分患者疼痛剧烈。当然也有的发病水疱不明显,甚至没有皮损,只有疼痛。

除了皮损,神经痛是患者最惧怕的症状。这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发生过程中或是皮损痊愈后,疼痛表现为钝痛、跳痛,常伴有灼烧感,有的表现为剧烈的刀割样、过电样疼痛,让人难以忍受。大部分人一般经正确有效的治疗后疼痛会逐渐消失,但是也有相当比例患者的疼痛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临床治愈后疼痛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者,是困扰中老年患者的顽痛症之一。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至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一般病史均长达3-5年。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的疼痛常表现为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发作时常常伴有寝食不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哪类人群是带状疱疹高危人群呢?(1)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龄是最大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差。(2)有慢性病史的人群: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3)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患者。(4)紧张劳累、着急上火、熬夜失眠及焦虑、压力大等精神神经因素也可诱发此病。

如何积极预防带状疱疹,远离“切肤之痛”呢?(1)尽量避免接触患病人群: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患有水痘和播散性带状疱疹的患者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疹全部结痂。(2)及时就诊及治疗:很多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正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带状疱疹目前没有特效药,但是通过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镇痛药物以及外用药物等,可以起到缩短病程、改善疼痛症状、预防感染等作用。(3)提高自身免疫力:50岁及以上易感人群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是基础预防措施:对中老年人而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选择新鲜的瓜果蔬菜及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饮食;避免熬夜、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4)接种带状疱疹疫苗:50岁及以上人群推荐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两剂次(间隔2-6个月)接种后可有效起到保护作用。50岁以上的老年人持身份证在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约接种即可。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皮肤性病科

皮肤性病科

一、科室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性病科从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分化而来,传承国家级名老中医金起凤学术思想。学科带头人是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博士…

付蓉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脂溢性皮炎、湿疹皮炎、痤疮、荨麻疹、白癜风、扁平疣等常见皮肤病及性病。同时可结合火针及耳针相关中医手段协助治疗常见皮肤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