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院科研处“提升学科,助力临床”系列活动第五站——走进周围血管病科
为更好地对接临床需求,提高科研服务能力,提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各学科的医教研水平,科研处开展了“提升学科,助力临床”系列活动。3月26日,系列活动的第五站来到了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科研处副处长马涛、科研处学科办孙琛琛、实验中心副研究员温彬宇等一行与科室负责人曹建春主任及科研学术骨干就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讨。
曹建春主任首先介绍了周围血管病科的基本概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脉管专业委员会挂牌单位;并着重介绍了科室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周围血管病科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积极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科室在闭塞性动脉硬化、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动脉缺血性疾病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静脉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开创了独有的针灸刺络治疗肢体淋巴水肿诊疗体系。曹主任表示,虽然科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突破,但在学科发展方面仍面临着瓶颈和困难。
马涛副处长首先对周围血管病科入围全国学科专科影响力榜单表示祝贺,随后介绍了科研处“提升学科,助力临床”系列活动的基本思路及与临床科室对接的未来规划。马涛老师强调,科研管理工作重在服务,只有走出办公室,深入临床一线,才能真正对接临床需求,助力临床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建设。此外,马老师还将学科建设形象地总结为“顶天立地”,“顶天”强调学科建设要重视中医理论和中医原创思维的引领作用;“立地”则是要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并表示学科建设是包含着团队建设、研究方向、成果产出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强调了学科建设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孙琛琛老师就科研处项目申报、学科考核以及科研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着重介绍和讲解;温彬宇老师介绍了实验中心分析测试实验平台的基本概况与相关实验项目,着重讲解了质谱、代谢组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并结合医院需求提出了可开展的科研工作计划。讨论环节,马涛老师针对未来研究方向、整体设计、如何突出中西医结合优势以及学科人员梯队布局等问题与周围血管病科的科研骨干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也纷纷就目前遇到的学科发展瓶颈及科研学术问题向马老师讨教经验。
会议最后,曹建春主任表示,科研和学科建设要“谋定而后动”,即找准方向、形成合力,还要围绕重点方向,划分小组、制定规划,持续聚力于学科和科研发展。希望科研处今后能经常与临床科室进行研讨和帮扶,帮助其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大家齐心协力实现大的突破,多为医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献计献策,共同书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文/孙琛琛
编辑/刘雨涵
审核/马涛 王乐 闫剑坤
审阅/郭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