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荣耀】临床实践为本,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获选风湿病研究型学科
近日,在2024中国研究型医院大会上,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牵头、健康界联合实施的2024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结果正式发布,173家医院、439个学科、508名专家参加评价遴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被遴选为研究型学科,科室负责人侯秀娟获选为研究型人才。这是风湿科团队继今年成功入选北京市第二批“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后,再次取得的显著成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自2002年建科以来,在朱跃兰主任、侯秀娟主任的带领下,在全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秉承“衷中参西、中西融合、医教研并重”的学科建设思路指导,基于临床,形成了有特色的风湿科发展之路,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丰台区风湿病重点专科、国家风湿病联盟单位、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科单位。
临床诊疗为基,提升诊疗水平,为科研奠定基础
风湿病多为多系统受累的复杂疾病,东方医院风湿科在临床实践中,既坚持基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诊疗,也紧密跟进风湿病学科进展前沿,既对风湿病常见病、多发病形成中西结合特色诊疗路径,同时对疑难重症如风湿病继发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肺病、系统性血管炎多系统受累等也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开展多学科协作,提升了解决疑难病例水平,包括与皮肤科、超声科、耳鼻喉科、病理科、影像科联合开展的罕见病SAPHO综合征的多学科协作;与眼科、口腔科、超声科、病理科针对干燥综合征诊治的合作;与骨科、影像科、按摩科联合解决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关节功能障碍。开展系列疑难病例讨论,建立与兄弟医院的合作交流,带动专科诊疗水平提高等。多学科合作既解决了临床问题,诊疗更加规范,也建立起优势病种临床数据库,突出专科特色;推动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包括超声引导下穿刺,微创切口唇腺活检等;并基于以上开设了四个亚专科门诊,医护联合专人负责、建立专病微信群,既为患者答疑解惑,提升服务能力,也为临床科研奠定了基础。
基于临床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研转化
临床问题的总结为科学研究提供思路: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存在瓶颈,东方医院风湿科学术带头人朱跃兰教授基于骨关节炎常见的肾虚血瘀病机,形成骨关节炎经验方活血通络方,获批专利,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支持下顺利开展院内制剂的研发,为进一步转化奠定基础;孟凤仙主任医师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及间质性肺病研究,同时对痛风肾病的系列研究也成功形成了成果转化。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虽然西医治疗方案不断更新,但对多种治疗方案反应不佳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成为关注重点,风湿科侯秀娟主任以此为切入点,总结证候特点,从虚寒瘀病机出发,基于免疫稳态研究中医药干预机制,为解决临床难点进行探索;干燥综合征发病率高,为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缺乏有效药物,团队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专家项目支持,与英国免疫学专家合作,中西医、基础与临床团队联合,通过共享实验平台、数据库等资源,总结有效经验方,同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为探索发病机制和中医药干预机制开展研究。多个科研项目的开展对解决临床问题,提升诊疗水平助力,实现科研临床相辅相成。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助推研究型人才成长
人才是团队成长的基础,东方医院风湿科通过亚专科建设的开展,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提升疑难病处理能力。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将人员进行优势整合,建立优势病种团队,同时派送人员进修学习交流,外出学习后及时复盘,知识内化;重视教学,开展的专题讲座、疑难病沙龙、教学查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互长,形成人心向学的科室学习氛围。科室人员均参与了内科学教学,获得多个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以及教学奖励。
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将继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扎根临床,整合科教资源,医教研产用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风湿病专科诊疗水平,打造学术扎实、综合能力强的风湿专科团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链接】
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和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医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世界一流医院。
研究型学科是具有高水平临床诊治能力、高层次科研成果、高素质人才梯队的学科。研究型人才是研究型医院建设核心资源,是临床专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管理专家“四家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优、临床能力强、创新水平高。
(来源:《论研究型医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文/刘小平 钱唐亮
编辑/周丹袂
审阅/白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