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力衰竭日】得了心衰,还可以运动吗?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住院医师 郭彬 硕士研究生 韩雨桐
心衰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具体表现为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血不足或心腔压力增高,无法满足身体正常需求,从而引发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许多心衰患者对于运动抱有疑虑,担心运动会加重病情。然而,根据《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以及相关研究,对于心衰症状相对稳定的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实际上是有益的。
一些急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症状改善,一回到家后担忧心力衰竭不敢运动,终日在床平卧,这并不是能改善心功能,而且长期卧床会导致褥疮,增加肺栓塞风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优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地运动。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在心衰症状控制不稳定或处于急性心衰阶段时,患者应避免运动。在医生评估心衰症状相对稳定后,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开始进行适量的运动,启动早期渐进性运动康复计划。在早期渐进性康复运动中,患者可以选择小肌群抗阻训练、柔韧性松动训练以及呼吸肌训练。
对于小肌群抗阻训练,可以根据肌力测试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建议采用低强度抗阻运动,如使用小哑铃、弹力带、沙袋或克服自身体重训练。训练时应一次针对一个主要肌肉群,如上肢肌群、核心肌群、下肢肌群可在不同日期交替训练,每周对每个肌群训练2~3次,同一肌群练习时间应至少间隔48h。训练目标是每个肌群每次训练 1~3 组,从 1 组开始循序渐进,每组 10~15 次,组间休息 2~3min,保证心率增加<20 次/min。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抗阻运动训练强度。
柔韧性运动方面,患者可以选择动力拉伸(有节奏、速度较快、多重复同一动作)和静力拉伸(缓慢、持续地拉伸到一定活动范围、静止不动)。对于关键肌肉群,应牵拉3~5次,每次持续20~30s,运动频率建议为2~3次/周。在进行柔韧性运动时,应根据动作的难度和幅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防止肌肉拉伤。
由于慢性心衰患者常伴有呼吸肌萎缩,进一步加剧呼吸困难,因此,呼吸肌训练尤为必要。缩唇呼吸训练,即练习时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形,使气体缓慢均匀地从两唇间缓缓吹出,吸气时闭嘴用鼻缓慢吸气,稍屏气后行缩唇呼气,吸与呼时间比为 1:2。腹式呼吸训练,即患者舒适位站立或座位,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鼻子慢慢深吸气,尽力将腹部鼓起,然后以口呼吸,尽量将腹内收(此时口型为鱼口状),呼吸要深,尽量延长呼气时间,10 min/次左右。
以上是早期渐进性运动,如果上述运动心衰患者能够耐受,而且病情稳定,没有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可见功能状态是逐步改善的,患者可再次进行康复评定,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下一阶段的运动康复方案,加入适量的有氧运动训练,也会结合患者的年龄、运动喜好、运动条件、受限因素给予运动处方。运动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个性化的调整方案,以改善心衰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