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东方24节气·清明】清明时节这样做,拒绝emo强体魄~

作者:副主任医师徐翠 主治医师易莎 来源:妇科 发布时间:2025-04-03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副主任医师徐翠 主治医师易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明,如一场盛大的春日邀约,翩然而至。它不仅承载着慎终追远的情思,更是依循自然规律、巧用中医智慧调养身心的佳期。

一、晨起沐阳,顺时养阳

中医《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春光明媚,阳气初生,此时外出踏青,恰能顺应人体与自然的阳气生发之势。漫步郊外,草木吐绿,空气中弥漫的清新之气,仿若自然恩赐的“阳气精华”,随着呼吸沁入肺腑,唤醒周身活力。早起,为身体开启一扇迎接春日生机的窗,整日都沉浸在神清气爽之中。

二、食养清明,调和五脏

节气的食俗蕴含着中医五行生克与脏腑调和的哲理。清明时雨水渐多,湿气加重,人体易被湿寒侵扰,食用艾草制成的青团,可借助其温性驱散体内寒湿,抵御外邪。青团中的糯米粉也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效,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脾胃相对虚弱,适量食用糯米,可助力脾胃运化,为身体提供能量支持。当然青团黏腻,浅尝即可,多食也会有碍脾胃运化。

三、豁达怡情,舒畅肝气

中医讲“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此时,放风筝是绝佳的疏肝解郁之举。仰望高飞纸鸢,目光辽远,心怀畅然,压力与愁绪仿若随风飘散。归家后,艾灸或按摩穴位助力身心平衡。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汇,艾灸此处可调和气血、滋养肝肾,对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大有裨益;按揉太冲穴,肝经原穴,疏泄肝气,让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悄然消解;轻按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合穴,能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缓解疲劳,提升免疫力。

四、传统功法,固本培元

在庭院、公园,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一招一式尽显古韵与中医智慧。太极拳刚柔相济,动作圆转,遵循阴阳辩证,以独特律动带动气血滋养脏腑经络,于动静间实现内外和谐;八段锦舒展大方,依脏腑、经络学说编排,俯仰屈伸精准对应五脏六腑调养,促使气血周流不息,阳气蓬勃,筑牢健康根基。

五、春寒慎护,御邪守阳

清明虽暖,早晚凉意犹存,乍暖还寒易引邪侵。中医重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女性尤需“春捂”。过早换上单薄裙装,寒湿易袭关节、胞宫,导致关节炎、妇科疾病等健康问题。外出踏青时也应准备一条丝巾护好大椎穴(颈后隆起最高点下凹陷处),避免寒邪入侵引发经期感冒。一条丝巾护住颈后大椎穴——诸阳之会,如同给身体阳气“堡垒”添砖加瓦,寒邪难入,尽享春光无忧。

这个清明,让我们在传统与中医养生的交融中,顺应天时,呵护身心,开启春日安康新篇。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妇科

妇科

东方医院妇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卫生部重点专科,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示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盆腔炎,不孕症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国家中…

徐翠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宫颈病变、妇科血症、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各类妇科疾病;耳穴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失眠、产后漏尿、子宫脱垂、面部色斑、痤疮等。

易莎 主治医师

擅长: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