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井冈山精神永伴我们

发布时间:2015-09-15
字号: + - 14


6月2-6日,参加大学基层党支部书记“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第三期培训班,虽时间短暂,但受益颇丰。

一、井冈山之旅,温情之旅。

第三期共40人,来自大学本部及三家附属医院。我所在的第三组9人分别来自药学院、东直门医院、三附院和东方医院。上火车时大家彼此还显得陌生,经过培训班的体验式、参与式、讲授式、访谈式、研讨式教学以及丰富的交流活动,很快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熟悉了。往返的近30个小时的旅途中,大家谈工作、叙友情、发感想,小组有小组的气氛,班集体有班集体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返回前,因为车票紧张,起始站只有一半的卧铺票,且都是男性,另一半是硬座需要坐三个多小时才能换成卧铺。班长李军召集班委会商量,大家没有一点异议,所有的男士都把自己的卧铺换给了女老师们。

二、井冈山之旅,挑战之旅。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那天的体验式教学,我们全班40人穿着红军服,齐走那条天下闻名的红军挑粮小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间盘山公路的颠簸,一些老师已经开始晕车了,在山下集合时还下着蒙蒙细雨,小道在密林之中,行走之中很是闷热,不一会大家的衣服就湿透了,出发时的轻盈步伐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呼吸声也越来越粗重,靳琦、乔延江副校长在前,班长李军断后,大家相互鼓励,终于整建制到达位于茨坪西北17公里处海拔1343米的著名黄洋界哨口。这条小道不仅挑担运送粮盐物资,更是挑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使革命的火种在此繁衍生息。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远处山壑间白雾弥漫,群峰若隐若现。没有了往日的硝烟战火、取而代之的已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默默地向我们述说着当年军民齐心,以少胜多,以一个营的兵力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凝聚了红军战士不灭血魂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高达12米,昂首挺胸的直立在黄洋界口,遥望山下云雾缭绕,青翠叠嶂,吟诵“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旌旗飘扬、鼓角鸣响、红军战士英勇杀敌誓保黄洋界的战斗场面。

三、井冈山之旅,红色之旅。

短短的三天我们徜徉在井冈山各个现场教学点:朱毛旧居,院内座落着数幢平房,黄墙黑瓦,土灶木床,俱已老朽。伟人已逝,唯有这些古物默默地在岁月的侵蚀下慢慢斑驳,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茨坪革命旧居,看着青瓦黄墙、残檐断壁,抚摸着屋里的旧桌椅和每一件家什,主席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这样简陋的起居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与敌人做最艰苦的斗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见证了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无不记载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历史;烈士陵园,松柏苍劲、庄严肃穆,有三万多名英烈长眠于此,馆内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死难烈士的英名,而更多的烈士则记载在无名碑上了。青山埋忠骨,他们也许看不到光明,却愿为光明而努力。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但在井冈山的红旗下却都汇聚成一个坚定的信念,汇聚于一个崇高的理想。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24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红军在井冈山短短两年的艰苦战斗中牺牲的数万壮士,就是井冈山精神最好的注解。其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四、井冈山之旅,感思之旅。

上山之前虽然通过各种间接途径有所了解,但心中不解的还是红军在八十五年前如何解决伤员的医疗问题,百闻难如一见,见后终身难忘。参观小井村的红军医院,那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前身,实地查看了四面透风的病房、简陋条件的治疗室、药味不少的中药柜,听班主任李忠老师讲解当年红军是在用盐水甚至是石灰水消毒伤口、用木工锯子在做截肢手术、绷带纱布洗了又洗用了又用…..心中方明白在缺医少药的艰苦环境中,红军伤员是依靠坚定革命信念的支撑、井冈山灵秀山水的滋养、中医中药的全方位参与才得以愈合伤口。当年红军艰苦的条件让人心疼。望着墙上那一副副英雄的遗像,读着一行行质朴却感人的生平,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伤病员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宁可自己多受些苦,也要让其它同志得到更好的治疗,让人我感动于红军战士之间那超越亲情的战友之情;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革命先烈为了自由,不屈不挠的干革命,让我们佩服于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井冈山革命时期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之中,牺牲的五万多名烈士,如果能有基本的医疗条件保障,将会有多少人将不会躺在那山间的烈士陵园中,能够享受革命成功的欢乐。作为一名当代的医生,站在肃穆的红军医院小院中,淋着淅淅的小雨,泪眼朦胧的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内心总是缺少了点什么,当今社会诚信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充斥生活各方面,我坚信重走红军路会让我们寻找回来那些精神食粮和宝贵财富。到那一天,医院的医疗质量将会大大提高、服务理念更加人性化、抗菌药物管理将不再困难、医患矛盾将不再困扰……

告别那面巨大红旗雕塑,登上返回北京的列车,脑海中又一幕幕闪现密林深处的挑粮小道、八角楼的灯光、大井村的学习石、小井村的红军墓、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归途上铺梦中呓语:“大井小井,无论大小,井井皆涌革命之泉;茅坪茨坪,不分茅茨,坪坪都显英烈之魂。

期待重上井冈巍峨山,重走井冈红军路,重温井冈不朽精神的那一天。

杨晓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学生总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