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小常识】疫情下的“心病”
失眠篇
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变差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而应激性失眠是临床最多见的失眠,约占失眠的三分之二,指由于思虑过度、兴奋不安或焦虑烦恼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失眠。
1、睡不着的烦恼问题:
每天睡前辗转反侧,总是停不下思考明天我还要处理什么工作,思考明天疫情会如何进展等,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睡不着怎么办!
(1)放松自己的状态,不要有思想负担,不要先入为主的害怕今晚睡不好,睡前可以泡一个热水澡,让自己紧绷的情绪得以舒缓一下,这样就有助于睡眠。
(2)睡前避免饮用刺激性的饮品,比如:浓茶或者是咖啡,睡前也不要饮用大量的温开水,以免自己刚刚入睡就要解手,可以饮用一杯具有促进睡眠作用的温牛奶。
(3)睡前不要过度思考,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思考,就把你脑子里的想法写下来,留到第二天处理。要对疫情控制有信心,认识到过度担心改变不了现状,只会令自己焦虑失眠,平时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不让自己的大脑皮层在睡前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2、半夜噩梦惊出汗问题:
梦里不是亲人病逝就是钱包丢了、陷入火灾、地震、洪水,要不就是奔跑、嚎啕大哭,起来一身冷汗。
(1)缓解噩梦后的情绪,在从噩梦中突然醒来时,往往心慌意乱,这时不要想噩梦中的情景,马上起床,找点水或者牛奶喝,然后放点比较舒适的音乐,缓解噩梦后的情绪。
(2)调整作息时间,养成较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超过11点以后睡觉。
(3)入睡前放松身心,用热水泡一下脚,舒畅一下身体,这样身心都得到放松,减少噩梦发生。
(4)注意睡眠的身体姿势,一般采取右侧卧睡较好。
3、白天打不完的哈欠问题:
睡一晚上觉醒后总是感觉很累,一点也不解乏,白天也没有精神,总是打哈欠,懒洋洋的,看着电脑就睡着了。
(1)多走出去进行户外活动,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会缓解乏力的症状。
(2)规律作息,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足够的睡眠有助消除疲劳。
(3)饮食调理,白天懒散易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可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等食物的摄入。
焦虑篇
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常常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
1、放不下的手机问题:
最近心情烦躁,不停地刷各种疫情相关信息,总感觉有不可控的事要发生,我这是怎么了?
(1)制定一个生活规律,规律作息。
(2)控制信息的摄入量,减少负面信息的摄入,不信谣、不传谣。
(3)充实生活,多与家人沟通,多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洗不完的手问题:
频繁的不由自主的强迫自己洗手,觉得疫情期间无论碰了什么东西,都会携带上细菌病毒,一旦洗手便反反复复洗手,总是觉得洗不干净。
(1)学会自己喊停,如果自己不能阻止自己,那么可以寻求身边的亲人还有朋友的协助。
(2)不要多想,顺其自然,做完事情之后就不要再去想,不要去评价自己做得怎样。
3、发不完的脾气问题:
居家隔离期间,和父母待得时间越长,矛盾越多,总是感觉压抑,爱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比较大怎么办?
(1)承认难题,请告诉你的亲朋好友,你承认自己以往爱发火,决心今后加以改进。要求他们对你支持、配合和督促,这样有利于逐步达到目的。
(2)保持清醒,当愤愤不已的思绪在脑海中翻腾时,请提醒自己,保持理性,你才能避免短视、恢复远见。
(3)嘲笑自己,在那种很可能、一触即发的危险关头,你还可以用自嘲从自己多疑的性情中寻找转机。
(4)学会宽容,放弃怨恨和不满,你随后就会发现,愤怒的包袱从双肩卸下来,显然会帮助你放弃错误的冲动。
抑郁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1、毕业生的迷茫
问题:今年毕业,疫情打乱了就业计划,感到从未有过的迷茫,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1)先接受目前这样的迷茫状态,告诉自己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是你一个人,只有接受了,才会找出新的方法。
(2)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要去回忆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些不幸和不开心的事情,也暂时不要急着去幻想未来自己要干什么、疫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因为这个时候的你内心是起伏不定的,对于好多事情都看不清楚,都不能理智的去对待,所以先平静下来。
(3)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不管能不能做到,先找出来,然后再去想办法解决掉。
2、被隔离的无聊
问题:我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想把自己藏起来,什么都不想管,一点也不想接触外界,怎么办?
(1)注意休息,或许你前段时间自己的思想和劳动都超出了你的极限了,这个时候不妨让自己暂时的歇一下,让自己喘口气。
(2)多与人进行交流,不要总是沉迷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看看别人都是怎么生活和工作的。
(3)出去走走散散心,让自己脱离原来生活或者工作的环境,去高山远眺或者去海边散步,心胸也会跟着开阔起来。
3、说不清的疲乏
问题:疫情反复波动,心情也跟着起伏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总感觉身体特别疲乏,家里乱糟糟的也不想收拾,也不想和别人说话,怎么办?
(1)暂别琐碎,先放下,把自己调整好,再回头看看那些理不清的碎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罢了。
(2)陪陪家人,多听听父母对你的唠叨和嘱咐,做一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多和孩子做游戏,这些都是展现你价值的地方。看着父母和孩子脸上的笑容你就会有动力啦。
(3)学会与“累”、“难”这些消极情绪共处,试着接受它们,学会认识它们,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认识自己的同时,就会逐渐的发现,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躯体化障碍篇
很多人刚开始明明只是内心焦虑、抑郁,时间久了又出现身体上的各种小毛病,我们称之为躯体化障碍,主要是指情绪、精神上的痛苦转移到身体上,特点是反复感觉到身体难受,痛苦的感觉无法得到缓解,对个体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但又无法检查出相应的身体症状和问题。
1、奇怪的腹泻
问题:我总是不明原因的腹泻,一吃辣就腹泻、一喝凉水就腹泻、一吹空调就腹泻……有时候生气着急了会腹泻,紧张的时候也会出现腹泻,多次去消化科检查胃肠道并没有器质性病变,我到底怎么了?
一方面,与肠道的敏感性增强有关,在受凉、进食生冷或油腻食物,消化系统便不适。另一方面,一部分患者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也会有这些症状。
(1)饮食调摄,减少摄入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等,少吃产气食物如奶制品、豆类等。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酌情限制粗制蔬菜及水果的摄入。
(2)舒畅心情,避免压力过大,保持乐观的心情是关键。
(3)谨慎用药,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泻一大主要的病因。因此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谨慎使用抗生素,避免药源性的肠道菌群紊乱,出现频繁腹泻的症状。
2、突然出现的耳鸣
问题:疫情期间睡眠质量差,心情也不好,有点焦虑,最近突然就感觉耳鸣了。老感觉有声音类似嗡嗡声或者虫鸣声,安静的时候或晚上能听到。
休息不好,睡眠不足会引起暂时性耳鸣,可以口服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要保证充足睡眠,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有过大心理压力,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以做做颈部热敷按摩。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3、心慌、气短怎么办
问题:我突然就会出现心跳加速、胸闷以及心慌气短的情况。我好害怕,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发心慌气短常见几种原因,有病理性也有生理性。去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如果持续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建议:
(1)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心悸、心慌气短的现象。不过运动要适量,不可过于激烈,反而会增加心率。可适当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保持乐观的心情,稳定的情绪,往往比药物更管用。情绪的稳定也能使血压稳定,避免引发心血管疾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篇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1、怀念亡亲故友
问题:我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关系很好,奶奶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昨天去世了,可是疫情期间,小区有管控措施出不去,追悼会也不能举办,不知怎么办?
你的焦虑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因为疫情的原因,担心自己或者家人患上新冠肺炎,而像奶奶一样生病去世,每天都害怕自己得病,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减少自己对于疫情信息的关注,做好个人防控,科学理性面对疫情;(2)不能举办追悼会,追悼会是为了让亲属朋友抒发哀思,表达悲伤情绪,接受亲属死亡的事实。如果不能够到现场,电话、视频、写信,自己在家里做一个悼念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形式很重要,但是情感更重要,你可以用其他各种网上悼念的形式把自己的哀思寄托;(3)按照习俗自己理应参加追悼会,这来自于我们自己一种“应该”“必须”的完美要求中,总是要求自己满足别人对你的要求,而忽略了自我的感受,只是一味迎合他人,一旦没有迎合成功,就觉得是自己的错误,内疚感油然而生。其实这三种焦虑,只有第一种和疫情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他两种和疫情的关系较少,更多的焦虑问题来源于自身过去对于焦虑的处理方式和应对习惯,应该尝试用“我希望”、“我期待”这样的语言和自己说话,不要强求。
2、与死神擦肩而过
问题:疫情期间,我接触了确诊患者,接着出现了发热症状,高度怀疑被感染,被隔离后进行核酸检测为阳性。我不能接受自己已经得了新冠肺炎,怎么办?
在面临重大应激事件的时候,个体的反应一般会经过四个时期:否认期、混杂情绪期、情绪整理和重新连接、恢复期。在否认期,有的人会有一种做梦一样的不真实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或处在一种麻木、游离状态,也有人表现出情绪崩溃、哭泣呼喊。这些都是在无法应对的重大事件时,机体自动出现的否认和逃避反应。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建议此时先找一个自己感觉安全、有倚靠的地方坐下来,深呼吸,稍微冷静后给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你的情况,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待心态稍微平复后,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隔离以及治疗等安排。
3、在ICU与疫情相伴的日子
问题:我是确诊患者,在ICU隔离治疗的过程中,感觉世界对自己很不公平,有轻生想法,我应该怎么办?
确诊患者往往承受着疾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担心病情严重,所剩日子不多,胡思乱想是常见的事,当消极恐慌开始蔓延时,容易出现不想活了的想法。在焦虑恐惧的心情下自行评估的病情往往重于实际病情,这时需要和医护人员沟通,了解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才能不过度恐慌。同时多和病友沟通,相互鼓励,生病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况,隔离期间也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和鼓励别人,也有助于增加心理韧性。
摘自《新冠疫情心理援助中医调适手册》,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进入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