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秋季养生】人为什么会“悲秋”?

来源:邢佳 发布时间:2020-11-04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

1.jpg

邢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医师简介: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擅长中西医结合心理诊疗卒中后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帕金森、多系统萎缩、痴呆等神经精神疾病。擅长中医调理血糖,血脂,血压,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负责全院心身疾病会诊。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伤春悲秋”的特殊情结!悲秋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天,在有的人看来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本应是收获欣喜的季节,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落叶纷纷,花草凋零,秋风瑟瑟,万物萧疏,于是人们触景伤情,有的感叹岁月流逝无情,有的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有的不由自主忆起诸多伤心事,不尽如人意之事,亦有的没有任何因由的单纯悲切无望,这样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 “悲秋”情绪。

  中医秉承天人相应,因此认为秋三月天气清肃,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有一定影响,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需要开始收敛,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因此情绪会较前沉降偏低,这本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秋不收则冬不藏,到了冬天还会容易出现腹泄。

  现代医学对这种情绪的产生尚没有定论,比较公认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个是在秋冬季日照的时间减少,这就使得人体内的褪黑素增加,进而导致了抑郁情绪的产生,第二就是天气变冷人体的新陈代谢变慢,这也是季节性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如何缓解“悲秋”?

  “悲秋”情绪各式各样,有轻有重,大多数人的“悲秋”虽然并无大碍,但终日郁郁寡欢,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悦的体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来缓解这种“悲秋”的情绪呢?这就要借助我们中医的智慧了。《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第一,秋季的起居有讲究。在这个秋季我们要顺应天气变化调整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要赖床,但这里的早睡早起并不是要直接更改原有的作息规律,而是在原有的作息习惯基础上向前调整15-30分钟,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就寝。此外,一定要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加强日光照射,不宜久处室内。第二,秋季的饮食有讲究。秋季多燥,饮食当滋阴润燥,养护肺气,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韭菜、干姜、羊肉、大葱等不宜多食。而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萝卜、荸荠、藕、枇杷、鸭肉、山药粥,冰糖雪梨粥等都更适宜秋季食用。如经常口干、咽干、眼干、便干的人,也可适当在汤食中加入中药调理或是直接中药代茶饮,可选用生地3g、玉竹5g、麦冬5g、石斛6g、当归6g,五味子3g,没有血糖问题的人可加入蜂蜜同服,效果更佳。

  第三,秋季的运动有讲究。秋季属于收敛之季,宜“养收”,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适宜进行轻柔和缓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增强调节呼吸的功法训练,动静相宜。一些温和的中医养生功法也是很好的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注重吐纳调息的六字诀养生功尤佳。第四,秋季的情绪有讲究。秋季应使志安宁,收敛神气。避免参与或观看让情绪波动起伏太大的活动或影片。可以配合聆听以商调为主的音乐,如《晚钟晨鼓》、《将军令》等曲目,具有促进神气内敛、凝心定志的作用。亦可配合调场情志的食疗,如玫瑰花、白梅花、合欢花代茶饮。同时,深而沉的腹式呼吸、正念冥想均可有效的安神定志,做到秋悲人不悲。

相关医生

邢佳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心理诊疗卒中后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帕金森、多系统萎缩、痴呆等神经精神疾病。擅长中医调理血糖,血脂,血压,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