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缺血性卒中or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有不同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三科主治医师 蔡旭
2021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组织第16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继而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受到当今社会的高度关注。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血管,血肿挤压周围脑组织而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肿扩大,如果出血量较小,一般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使其自行吸收,如果出血量较大,一般幕上超过30ml或幕下超过10ml,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则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清除血肿。
缺血性脑卒中则是指脑血管阻塞之后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损伤而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急性期的治疗尤为关键,尽快恢复被阻塞血管的血流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时间就是大脑”、“分秒必争,刻不容缓”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真实写照,一般在发病4.5小时之内的患者经过筛选后可以行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之内的颅内大血管堵塞患者经过筛选后可以行介入取栓治疗,而超过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一般不适合溶栓或取栓治疗,往往预后欠佳。因此,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快就医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明白了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在治疗上的区别之后,就能有的放矢,因病施治,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当然,脑卒中的预防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脑卒中一级预防,严控“三高”等各项危险因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这也是“世界卒中日”的真正意义所在。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三科主治医师 蔡旭
下一篇: 世界卒中日:如何识别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