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疫日记】隔离点日记
我来帮你战胜幽闭恐惧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 王晓磊
在这次进驻隔离点任务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名韩国籍被隔离人员吴某。
2021年10月9日,吴某按防疫要求进行隔离,在我们面询的过程中得知吴某患有幽闭恐惧症,有明显的胸闷症状,根本不能适应所住房间,提出要求更换隔离点。队长刘佳霖得知上述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疾控中心指示,请精防院的医生为其诊治,吴某经评估后被诊断为焦虑状态、睡眠障碍,建议药物控制。通过专科医生心理辅导后,吴某情绪明显好转。队长刘佳霖嘱咐我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有情况随时报告。
10日一早,当我为吴某采集鼻拭子时,详细询问了他睡眠状况和身体情况,被告知胸闷情况加重。经请示,我们一方面为他更换更适合的房间,另一方面联系精防院医生继续为其诊治。临近中午,我刚刚脱下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就接到刘佳霖队长通知吴某胸闷症状再次加重,我迅速穿好防护服进入查看。经评估认为吴某需要就医,刘佳霖队长联系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做好接诊工作。等待救护车的过程是漫长的,吴某出现了肢体麻木等不适感,作为一名医者,我耐心地安慰他,和他聊天,舒缓他的紧张情绪……随后他在刘佳霖队长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
当晚,他再次返回隔离点,对我和大家给予的帮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我心里暖暖的,不由得哼唱起了我们的院歌“东方有爱,爱在东方,爱在你我心间,伴随我们每一天……”
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宣传科 闫妍
审核/郭蓉娟 闫剑坤
不容忽视的基本信息问卷调查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 原方
我进驻隔离点后主要负责健康观察组相关工作,其中基本信息问卷调查表是工作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隔离人员去向问题关系到后续防疫工作的连续性。所以我会无时无刻反复强调调查表的重要性,要求组员务必落实到位,把每一位被隔离人员信息填写完整。
玄某某,吉林省朝鲜族,长期在韩国打工,从仁川回北京。10月8日21:00第一位办理完入住手续的被隔离人员,却迟迟没有按照工作人员要求填写基本信息问卷调查。我通过和她沟通了解到她不会写汉字,没有自己的手机号,无法完善个人信息。与此同时,我了解到她这次归国是探望自己居住在北京女儿,遂询问了其女儿的联系方式并取得了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的反复沟通,耐心细致地询问,一项项帮助她完善个人信息,确定其解除隔离后的去向,她的基本信息问卷调查表终于填写完整。
看似简单的一张基本信息问卷调查表却包含了驻点工作人员背后繁杂的工作,语言文字沟通障碍、解离后去向未知、无联系方式等困难被我们一一化解,当我用关怀、爱心、耐心为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子、外宾送去一份温暖时,我的内心也是温暖的;当我用实际行动为防疫工作筑起一道防线时,我的信念是坚定的。
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宣传科 闫妍
审核/郭蓉娟 闫剑坤
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战友情
10月14日,九九重阳节,对于我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6岁生日。以前的生日都是在家人、朋友祝福包围下渡过的,而这个生日将是我终生难忘的,因为今天的我坚守在一个特殊的岗位上,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点燃生日的蜡烛,许下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的愿望。
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用实际行动参加到抗疫队伍中是责任、是使命更是荣幸与骄傲。第一次执行进驻隔离点医疗工作的我不免有些紧张,但在队长刘佳霖的带领下,我们严格按照要求、井然有序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工作。医疗组主要负责防控消毒、健康观察、病例转运、人文关怀等卫生相关工作,根据清洁区和污染区被分为两个小组,我和队长刘佳霖、原方医生主要负责清洁区的工作,副队长王晓磊带领杨雯莉、姚美玉、吴明月、郑佳琪负责污染区的工作,一道透明的“窗户”将我们分隔在两侧,成了最近也是最遥远的“距离”。连续多日在隔离点并肩作战使我们从陌生变得熟悉,一种特殊的情谊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并将伴随我们一生,那就是我们共同抗疫的战友情!
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宣传科 闫妍
审核/郭蓉娟 闫剑坤
进驻隔离点工作 收获此生最多的感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 杨雯莉
“我们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开始执行进驻隔离点任务前,医院领导这样对我们说。隔离点工作环境艰苦、情况复杂且存在感染风险,但这是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段工作经历也使我收获了此生最多的感动。
来自团队的感动。无论何时何地医院大家庭都在我们身边,一遍遍给我们加油打气,告诉我们“不怕,医院是你们坚强后盾”。每次穿脱防护服,战友们相互绕圈检查,生怕有一丝疏漏让彼此暴露在危险中。前辈们总是抢着替我们分担工作,本该下班休息的他们主动加班,还总是回头对我们说“累了吧,早点脱防护去休息吧,注意安全。” 遇上紧急任务,大家都争着抢着冲在第一线,“我可以”“我来”这样平实的话语,如同惊雷般层出不穷,响彻天机天际。
来自境外被隔离人员的感动。在隔离点我接收了一位六十多岁腿脚不便的老人,当我刚想去搀扶他一把时,他却连连摆手,“没事,我自己来,现在我是隔离人员离我太近不安全,离我远一点,你们辛苦了。” 我们在接收很多隔离者时,他们最先想到不是“我要隔离多久”、“条件好不好”,更多是对我们说一声“谢谢,辛苦了”,甚至有的国外小朋友还会对我们轻轻鞠上一躬。
在隔离点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深刻感受到那种尊重和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震撼力量,被隔离人员对我们的尊重、对生命健康的渴望和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让我更加明白肩上的重担与责任,更加坚定心中的信念与力量。工作中我们没有斑斓的服饰,没有华美的宣传,但我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我坚信我们终将战胜新冠病毒,取得最终的胜利!
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宣传科 闫妍
审核/郭蓉娟 闫剑坤
让我安全工作的“第二双”眼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 郑佳琪
在隔离点工作,我们精神要高度紧张,因为不能某个人的疏忽而给战友带来危险。在穿脱防护服的过程中我们互相监督,时刻提醒着对方,哪怕是再细微的问题也绝不会被放过,此时,我的战友就是我的“第二双眼睛”,让我们更加安全。
我和副队长王晓磊、杨雯莉、姚美玉、吴明月五名战友负责整个污染区的防控消杀、隔离人员鼻咽拭子采集、环境采集、对隔离人员进行面询等工作。因身处污染区个人防护不容忽视,穿脱防护服的过程看似简单却也最容易出现疏忽,从手消开始到“大白”诞生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结束工作后消杀更是重中之重,我们严格按照消杀制度进行。污染区的所有工作人员要逐个进行消杀,其中包括非医疗的工作人员,每次我们都耐心指导他们按照正确步骤进行脱隔离衣、防护服,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经常忙碌到深夜,听着他们一声声“谢谢”、“辛苦”了,身上的疲惫感也随之散去。每次当我们消杀完最后一名工作人员,把全部医疗废物打包送到指定位置,推着消杀桶返回缓冲间,而此时,我看到战友在等着我们回来,因为“第二双”眼睛要继续为我们保驾护航。
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宣传科 闫妍
审核/郭蓉娟 闫剑坤
碎碎念我在隔离点的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 姚美玉
隔离点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神秘的,但对于我们驻点医务人员是繁忙紧张又有潜在风险的,面对一批批被隔离人员,我们每天做着看似重复却又因人而异的工作。在隔离点的工作将是我难忘的一段经历,你介意听我来碎碎念下吗?
我是隔离点医疗组中污染区小组的一员,我和其他4名战友共同承担着隔离点防控消毒的具体工作:
1、负责监督隔离点保洁员穿脱防护服、配置消毒液、清洁区及污染区人员消杀、为隔离人员定期采集鼻咽拭子、环境双采等工作。
2、负责每日上报防护用品消耗情况、及时申领防护用品以确保防护用品充足。
3、每天进行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消毒擦拭、登记工作;消毒护目镜、对讲机;清洁区紫外线照射并登记。
4、负责接应被隔离人员:上车发“大礼包”,指导他们正确佩戴N95口罩;下车测量体温进行初步筛查;让大家保持一米距离,用酒精为他们消毒后进入酒店;协助他们扫入境人员信息登记、医护服务号、酒店服务号、付费等二维码;随时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安慰他们的不良情绪,确保隔离人员保持良好心态尽快办理入住。
隔离点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意义非凡,我们尽心尽力做好每一步,抓好每一个细节,筑好防疫战疫的第一道屏障。
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宣传科 闫妍
审核/郭蓉娟 闫剑坤
随航班延误而随时延长的工作时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手术室 吴明月
我们执行任务的隔离点主要是接收境外入境人员的隔离任务,所以工作的时间经常是不固定的,经常因为航班延误而延长工作时间。但即使是这样,我和我的战友们依然坚守岗位,直至最后一项工作完成。
10月8日6:00闹铃响起,我开启一天的工作,先是监督配送人员按正确步骤穿好二级防护后进入污染区送餐;之后便穿上防护服进入污染区开始配置好接消用消毒液、打包好污染区垃圾、冲洗泡好的护目镜;等配送人员送饭回来,我在缓冲区负责逐个接消,指导他们按正确顺序脱防护服。17点接到通知机场被隔离人员已出发,约30分钟后到达隔离点,大家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穿戴好防护服立刻向广场出发。第一批入境隔离人员安置好后,所有污染区工作人员撤回,我又开始接消工作,就这样一个、两个………直到最后一个完成,已经是21:30。另一批隔离人员因航班延误原本21:50到达北京,可是直到23:50手机才弹出一条通知消息“所有人30分钟后到位”。走廊一下又热闹起来,大家全副武装、携带好装备在酒店门口等待被隔离人员的到达,而此时北京正下着暴雨,气温骤降。大巴车的鸣笛声好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起来,姚美玉负责上车发口罩、手套,我在门口为陆续下车的隔离人员测温,面屏、防护服外全是雨水,眼镜和护目镜因温差导致全是水汽,视野不清了我就使劲摇头让雨水和护目镜的水汽变成水滴流下去……
我们组织被隔离人员有序排队、提前准备好各种资料进行防疫宣传、配合办理人员入住、为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严密消杀……所有工作结束已经是次日凌晨2:30,看着镜子里满脸倦容的我,穿着被消毒液淋湿的刷手衣、脸上是N95留下地深深压痕,但我却觉得此时的我是最美的。
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宣传科 闫妍
审核/郭蓉娟 闫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