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21年北京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中医静疗进展技能提高班”顺利召开
光阴荏苒,在忙忙碌碌中走进2021年的岁末,12月30日北京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静疗进展技能提高班”在腾讯会议平台在线直播,来自全国各地130家院校,800余护理同仁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协办。同时,本次会议得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首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唐玲主持本次开幕式。代表东方医院向来自全国的护理专家和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护理同仁们肩负着守护患者健康重任的同时,仍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服务能力。东方医院更是秉承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宗旨,积极推动静疗专业化发展。唐玲主任作为JIN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两刊主编,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供平台,提高中医护理的国际影响力。2020年东方医院成立静疗专业学组,注重学术交流,在今年9月份成功策划了《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专栏”。见证了护理专业学组从学习指南到应用指南,从临床工作到论文发表这一过程对护理静疗专业发展的推进。本次中医静疗进展技能提高班将继续以践行指南,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静疗护士专科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为目标,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学习交流都能学有所获。
在中医静疗进展技能提高班中,北京肿瘤医院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沈艳芬以“影像学检查及ECG在PICC中的应用”为题,通过影像学检查在置管前评估、置管过程中位置的识别、置管后尖端位置的判断,带管期间的位置确定这四个方面中进行讲解,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影像学检查在PICC中的应用。并详细讲解了ECG辅助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法是通过监测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心电图P波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由于该方法可以实时监测血管走向,随时调整导管位置,因而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通过沈艳芬护士长对ECG辅助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法的分享,可有效提高PICC尖端定位准确性、稳定性及工作效率,杜绝导管异位发生,保障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华海琴就“PICC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的影像探讨”展开报告,通过大量的影像学资料阐述了PICC相关静脉的解剖结构,让同学们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导管偱行位置,熟悉PICC置管后位置的判断。还对异常置管的临床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提高了护士对置管异常的处理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主管护师刘津京,围绕“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预防的护理”进行专题汇报,通过个体因素和操作者两个方面对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强调规范操作及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讲解机械静脉炎常用的治疗及处理方法,特别提到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热奄包、艾灸、中药塌渍等在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强调了辨证施护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中西并护的优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护士长刘书红就“PICC维护与临床问题分析”进行分享,刘书红护士长先是讲解了PICC的维护方法,又通过大量的案例进行阐述,强调静脉治疗的安全在于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做好管路维护、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做好患者健康教育这四个方面。
北京朝阳医院静疗中心护士长赵璐阐述了“输液港维护技术及相关注意事项”,首先赵璐护士长通过输液港堵管案例,强调了“ACL”的重要性,及“ACL”具体操作方法。之后介绍了输液港维护方法,并反复强调输液结束时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及正压封管规范性操作的必要性。使学员们了解到输液港维护方法,并对“ACL”有了更深刻且直观的认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孙磊护士长阐述了“投影式血管成像仪临床应用”,分析了随着静脉显像技术的发展,投影式血管成像仪已普遍应用于置管困难患者的治疗中。投影式血管成像仪可以提高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鄂海燕总护士长就“静脉治疗管理发展现状及机遇”从静脉输液治疗的起源与发展,深入思考静脉输液治疗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专栏”的策划经验方向进行阐述,总结临床经验,进行学术成果转化。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对静脉治疗专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战,静脉输液这已往被认为是简单操作的护理技术正在向专业化、专科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践行静脉治疗安全与管理规范,还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期望各位护理同仁以此为契机,相互交流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汲取前沿知识,在实践中践行新的标准和规范,为保障静脉治疗安全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