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奠需缓情绪 防过度哀思引发身心疾病 健康课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清明 | 祭奠需缓情绪 防过度哀思引发身心疾病

作者:邢佳 来源:心身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2-04-02
字号: + - 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一诗描述了清明时节,春雨中的境遇,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显示了这一特殊时节灰色基调下,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注意心理保健与调护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尤其有些老年人,经历了身边亲人、朋友的相继离世,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更容易因为扫墓、缅怀先人等导致情绪起伏大,引起相应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清明节期间,心理保健与调护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老年群体、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群体、以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慢性疾病的群体等,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需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注意防止情绪过度激动,引起病情复发。同时,在清明节时节,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甚至出现自责、愧疚、自罪等负面情绪,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或者通过踏青、散步等活动,调节心情,让身心达到愉悦的目的,保持好的心情是清明健康的基础。

  小心疾病的入侵

  清明时节还需注意以防疾病的入侵。春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而各种病毒、细菌也开始复苏并传播,导致传染病流行,如流感、百日咳、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在这个季节比较盛行。同时,早春时节气候波动较大,或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对于体质较弱者,就特别容易引发疾病。此时,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锻炼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否则,在清明时节就易患上各种疾病,或者导致旧疾复发。

  清明时节心身调理

  ①给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生活时间表,保持规律的作息,尝试每天在家中进行运动,如太极、八段锦等。

  ②若发现自己存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先试着接纳自己的这种情绪,然后通过向家人倾诉、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排解。

  ③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得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可与家人共同进行棋牌等游戏,与亲属、朋友等通过手机、互联网等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互相关爱的支持系统。

  ④春季饮食,养肝为先。传统中医养生“四季侧重”的原则认为春季肝脏当令,养阳益肝是首要,以防肝脏气滞不畅。结合这一养生特点,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膳食原则可以采取高蛋白、高维生素、充足热量的均衡膳食,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⑤适量运动。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目的。

  小贴士:如何鉴别居丧反应还是抑郁状态?

  居丧是指由于病人对亲属死亡这一应激生活事件的反应而导致的抑郁、悲伤或悲痛状态称之为居丧或悲哀反应,不属于情感性障碍,而属于适应障碍。居丧反应为亲人死亡而带来的应激刺激,对亲人的丧亡在心理上感到难以接受或感到内疚,自责。对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交有一定影响,但一般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完成,社交活动能进行。

  而抑郁状态,以情绪低落、但内心痛苦悲观、自卑消极等表现为主,同时可伴有一定的躯体症状和睡眠问题。抑郁症单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以上,常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大多数发作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邢佳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康复科

康复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建设于2003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建设,于2016年8月独立成科,现下设康复评定室、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室、物理疗…

邢佳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心理诊疗卒中后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帕金森、多系统萎缩、痴呆等神经精神疾病。擅长中医调理血糖,血脂,血压,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