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世界帕金森日|“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主治医师蔡旭 王文鑫 主任医师王革生 来源:外三科 发布时间:2022-04-07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三科主治医师蔡旭 王文鑫 主任医师王革生

  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22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类型,如果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明显疗效减退或异动症,经药物调整不能很好的改善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又称为脑起搏术,因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逐步成为手术治疗的首选,被称为治疗帕金森病的“电子药物”。DBS疗法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利用电极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神经方面的症状。在实施DBS手术期间,医生可利用脑电监测来帮助发现靶向的神经核,并观察患者对刺激产生的反应。这种脑电监测可以使医生准确查明放置电极的正确区域,从而将副作用减至最小。DBS手术对肢体震颤和肌强直这类症状的效果较好,手术后可减少药物服用的剂量,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脑起搏器又叫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电刺激抑制或兴奋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帕金森病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比较好,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药物疗效会减弱。患者会出现服药后有效、药劲过后症状加重的波动,称之为“开-关”现象。药物超过一定程度,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或肢体扭动,叫做异动症。有的出现剂末现象,即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上一次药物的作用不能维持到下一次吃药前。当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或剂末现象时就应该考虑脑起搏器手术了。药物和手术作用不尽相同,彼此相互协助。安装脑起搏器后药量可以逐步减少,患者基本能够生活自理。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脑病三科

脑病三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三科(外三科、脑外科、神经外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西医神经外科基础上,与中医脑病诊疗团队相融合,诊疗范围包括:脑血管病(出血性、缺血性)、颅内肿瘤及…

王革生 科主任 、 主任医师

擅长:

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颅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