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如何饮水解渴——肿瘤病人春夏养生
很多肿瘤患者常渴喜凉饮,但饮入后出现胃胀、腹泻,严重者腹部疼痛难忍,这是为什么呢?
从中医角度来讲,这部分人属“上热下寒”证,是指同一时期,人体上部“热”、下部“寒”的证候。肿瘤病人中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等常会出现此证。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中记载:“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诸病源候论》:“阳气并于上则上热,阴气并于下则下寒”。可知本证属于阳并于上,阴并于下,寒热异位,人体阴阳升降失常,不能上下交通、流转周身所致。肿瘤患者素体阳虚,外邪不解内陷,郁而化热,火热上炎,阴寒下盛;或经放化疗,毒热伤阴,津液损伤,热邪上升,寒邪下盛;或由于肝郁脾虚,肝失调达,肝火上炎于上,脾胃虚弱,失于温煦,寒邪下盛等多种原因导致。
“上热”通常表现为反复头面起疖肿,口舌生疮,咽干咽痒,渴喜冷饮,烦躁汗出,夜不能寐等一系列症状;“下寒”常表现为胃脘部及以下较正常人怕冷,即使是夏天,仍感胃脘腹部、下肢双足发凉,甚至在夏季夜间睡觉还穿着袜子,食入凉食后加重,大便溏稀,甚至五更泻。这类患者往往渴喜凉水,甚至冰水,饮后渴解,烦热清除,但“下寒”却加重。这些人群在夏季如何饮水解渴?
1. 温度适宜
《难经》中记载“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认为脾胃虚损者,通过饮食调理脾胃,应当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脾脏损者多虚寒,饮食当以温为主。《雅尚斋遵生八笺》主张夏季“勿食浓肥,勿食煮饼,当食温暖之物”。强调饮水进食宜多温,少苦寒,特别是在夏季,防寒凉伤及阳气,也要避免过烫损伤食道,饮水温而不凉不烫,既解夏日燥热之渴,亦可顾护脾胃阳气。
2.不宜“豪饮”
喝水时,不少人习惯“豪饮”一番。《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景岳全书》中也记载“饮食内伤之证,凡饥饱失时者......太饱则运化不及,必伤脾气。”肿瘤患者多数脾胃功能不足,快速大量喝水会增加脾胃负担,脾不运化水湿则饮入亦不能解渴,甚至出现打嗝或腹胀。此外,孙思邈的《卫生歌》中有言:“太饱伤神饥伤骨......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胀损心肺。”喝水太过急也容易增加心肺的负担。因此,夏日饮水时当分次徐徐咽下,既可以充分补充水分,缓解口渴,也不会损伤人体功能。
3.提前防渴
《灵枢》记载:“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指出不按时进食易气衰,饮水亦是如此。当人体出现缺水的表现时,说明机体细胞已经开始脱水,此时再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不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卫生歌》中言:“太渴伤血多伤气”,长此以往,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容易导致血虚阴亏,进而“上热”更甚。因此,喝水跟吃饭一样,也需要定时,变被动为主动,在感觉到“口渴”之前喝水。
4.适当补“盐”
《本草纲目》中记载盐:“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夏季遇炎热天气,或剧烈运动后,人体出汗较多,津液流失,需补充少许盐滋阴润燥生津。从西医角度讲,大汗之后,体内容易流失钠钾离子,导致缺水现象,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要及时适当的喝些淡盐水,补充体内的电解质,能够预防不适症状的发生。
5.巧用代茶饮
中药代茶饮是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中草药代茶冲泡、煎煮。对于上热下寒类型的人群,可以选用适当中药,如莲子心3克、桂花6克,泡茶或泡水喝。《本草纲目》中记载莲子心:“苦、寒,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温病条辨》言莲子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莲子心清心安神,交通心肾,能够清心火,使心火向下温煦下焦,同时又能够引肾水上升,交通心肾。《本草汇言》中记载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桂花性温,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效,温暖中焦,通气和胃。二味药合用,一温一凉,相互制约,清上暖下,解渴而不伤阳,可予以适量饮用。
还可以适当饮用红茶、普洱茶、玫瑰花茶等,要注意少喝性较寒凉的茶,如苦丁茶、绿茶等,此类茶容易刺激脾胃,引起不适。
脾胃乃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喜暖恶寒凉。肿瘤患者“上热下寒”,既要去其热(毒),又要保护胃气,在生活中合理“饮水”尤为重要。此外,患者平素要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锻炼,使阴阳调达。如果不适症状较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采用中医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