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血管健康日|动脉硬化要测一测踝肱指数
本期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曹建春主任医师
我们大多数朋友都测过上肢的血压,但是很遗憾,很少有朋友测过下肢的血压。而下肢血压与上肢血压的比值,也就是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是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踝肱指数(ABI)降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ABI降低的患者中冠心病死亡率增加3-7 倍。只要家里有电子血压计,就可方便地测出踝肱指数(ABI)的近似数值,我劝您不妨经常监测一下这个数值。
踝肱指数(ABI):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通过肢体的节段性压力测量获得,为无损伤动脉供血状态评估方法。该比值对于判断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判断全身动脉硬化情况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踝肱指数(ABI)的测定方法很简单易行,是最基本的无损伤血管检查方法,易操作、可重复,无创伤,无疼痛,可以初步评估动脉阻塞和肢体缺血程度。踝肱指数(ABI)计算方法是踝部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与上臂的比值,如果左右上肢动脉压不一致,取左右手臂数值高的一侧收缩压为准。
例如,老李的左上臂的血压是100毫米汞柱,右上臂的血压是95毫米汞柱;左下肢血压是胫后动脉血压是110毫米汞柱,右下肢胫后动脉血压是80毫米汞柱。那么肱动脉的血压值要取高的一侧为准,也就是取左上臂的100毫米汞柱为准。用踝部动脉血压除以肱动脉血压,那么左下肢的踝肱指数是110÷100=1.1;右下肢踝肱指数是80÷100=0.8。
踝肱指数(ABI)正常值为1.00~1.40,如果您的检测值是0.91~0.99,为临界值,就要怀疑有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需要进一步做下肢动脉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症状重的还要做CT、核磁血管成像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
如果踝肱指数(ABI)小于等于0.90,基本可诊断为下肢缺血,下肢缺血的患者几乎都伴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硬化、主动脉硬化等。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的朋友往往伴有下肢怕凉、麻木、乏力等症状;也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一瘸一拐地走路,停下来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再走大约相同的路程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这种症状就是间歇性跛行。因髂动脉、股总动脉、股前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等狭窄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臀部、大腿部肌肉和小腿肌肉等部位疼痛乏力,或肢体远端足部的疼痛,这有别于骨关节退行性变所导致的疼痛。
重度肢体缺血时踝肱指数(ABI)常小于0.40。其典型表现为动脉灌注不足导致缺血性静息痛、溃疡以及坏疽。重度肢体缺血在成年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体格检查可见:踝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远端肢体苍白、紫绀或者发红,皮肤变薄,毛发缺失,趾甲肥厚、生长缓慢,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增加。肢体远端溃疡或坏疽,伤口或坏疽往往发生在足部,但也有可能涉及小腿。有些患者朋友,高度怀疑下肢缺血,但静息ABI却表现正常,这时候要测量运动后ABI(平板运动试验)对确定诊断有帮助。方法是先测定患者静息状态下的ABI,然后患者以3.5km/h 的速度在坡度为12°的平板检查仪上行走,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时测量运动后的ABI,ABI明显降低提示下肢缺血。
踝肱指数(ABI)测定可以用于初筛肢体缺血的患者、评估肢体缺血的程度,对腔内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作为术后或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动脉壁钙化或弹性降低可导致假性高压的发生,从而影响ABI的准确性,常见于长期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和高龄患者。此时可检测趾肱指数(TBI),作为诊断依据。TBI<0.70即可诊断下肢缺血。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不正常的 ABI值。在这些情况中,ABI不能用来做为诊断依据,这个需要由专业医师帮您判断病情。
检测踝肱指数(ABI)一般需要到医院周围血管科、血管外科等科室就诊,做多普勒外周血管检测仪等检测。还有一种在家庭自测的方法,用臂式电子血压记即可粗略评估踝肱指数的数值。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门诊给患者朋友介绍的电子血压计检测方法:选择电子血压计,重点在于袖带尺寸的选择。根据患者臂围采用不同宽窄的袖带。多数人上臂的臂围在22-30cm之间,所以用一般的袖带就可以了。未成年人或很瘦的成年人,可以使用超小号袖带,大概是12-18cm;一般人则使用22-26cm或者27-31cm的尺寸,也就是最常用的型号;臂围超过35cm甚至在40-50cm的,就要特别定制袖带。
肱动脉测压:充气袖带的位置与心脏的高度在同一水平上,袖带胶管的末端(内置传感器)放在肱动脉搏动点上,袖带的下缘距离肘窝2~3cm,袖带卷扎的松紧以刚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这个方法各位读者朋友都很熟悉,也就是平时大家测血压的方法。
踝动脉测压:测量部位在踝关节上2~3cm,袖带内置传感器放在胫后动脉的搏动点上,胫后动脉搏动点常位于内踝的内后方,一般在内踝内后方的内下一公分处,可以用手触及,袖带松紧同上。小腿部大致呈圆锥状,这个与上臂的桶状不同,所以在绑下肢的袖带时,也要结合自己小腿的形状,捆绑成下窄上宽的圆锥状。这是提高踝动脉压测量准确度的关键点。
先测量双侧上臂血压,再测量双侧踝部血压,均测量3次,3次间隔1分钟以上,结果取3次平均值并计算出踝肱指数(ABI)。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一起重视踝肱指数(ABI)监测,维护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