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东方24节气·大暑】大暑至,消暑护心享盛夏

作者:副主任医师 徐翠 住院医师 易莎 来源:妇科 发布时间:2022-07-21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 副主任医师 徐翠 住院医师 易莎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湿气最盛的时期。大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这一时节对身体最主要的影响是伤湿损阳,应防止暑热之邪和湿邪的侵犯,消暑护心才能安然度过盛夏。

  情志养生:高热应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暑不仅容易中暑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同时湿热交蒸的环境下,人们常易感到莫名其妙地心烦易怒、或情绪低落、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此时应谨防“情绪中暑”!尤其对于工作紧张、压力大、负面情绪不能及时疏解的人们,或老年体弱者会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突然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盛夏时节需调整生活工作节奏,凡事尽量心境平和,遇事多思慎言后行。

  饮食养生:健脾祛湿以消夏

  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因此大暑期间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而富有营养,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如茄子、丝瓜、冬瓜、苦瓜、番茄、西瓜、桃子等时令蔬果;少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及生冷之品。肥甘厚味容易生湿、生痰、蕴久生内热,滋腻妨碍脾胃运化,还会加重胃脘部的胀满;煎炸类,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造成内热,热灼津伤造成阴虚内热;而生冷之品容易伤及脾胃,所以盛夏之际饮食养生需注意清淡为宜,健脾祛湿。

  起居养生:养心为要

  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中医讲“人卧则血归于肝”,充足的睡眠不仅养肝血,更养心神。熬夜对人体的损耗、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千金要方》说“凡眠,先卧心后卧眼”,所以应注意睡前不做剧烈的运动,需先使心神安定,而早晨醒来,也应先醒心,再醒眼。早晨醒来时间充足,给大家一些养生小妙招: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天气炎热,我们作息顺应节气变化可以晚睡早起,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可以午休做适当补充。

  运动养生:适量为宜

  大暑湿重于热,湿邪困阻肌表,经络气血不通,容易出现身体酸楚笨重,疲倦易困等表现,我们可以适当做运动。但大强度运动会导致出汗过多,不但不能养生保健,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正所谓: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因此建议选择一些低耗氧量的项目,如:慢跑、太极拳等,时间最好是清晨和黄昏,每次运动20-30分钟。需要提醒大家,运动之后不应用冷水降温,也不能过量地喝冷饮,最好喝些热茶或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穴位养生:温阳祛湿

  大暑时节,对于阳虚畏寒怕冷,体质差、免疫力下降容易过敏的亚健康人群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温养脾阳以补中虚,健运脾土以助运化,祛湿邪。可选用关元穴补阳益气,补肾固本;太白穴健脾、升清阳。

  穴位图:

  夏不厌于日,虽然酷暑难耐还是珍惜每个夏日,借天之阳补人体之阳,既可以发散体内长久积累的阴寒,同时也积蓄阳气固护肌表的卫气,预防来年秋冬的寒气,做到少生病不生病。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妇科

妇科

东方医院妇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卫生部重点专科,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示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盆腔炎,不孕症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国家中…

徐翠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宫颈病变、妇科血症、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各类妇科疾病;耳穴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失眠、产后漏尿、子宫脱垂、面部色斑、痤疮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