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24节气·冬至】冬至到,知养生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王嘉麟 住院医师赵欣然
“冬”字,《说文解字》谓:“冬,四时尽也。从夂,夂,古文终字”。“至”为极之意,《国语·越语下》:“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冬至,阴极致,阳始生,从这一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此时天地间的阴气已经达到了一年中最盛的时候,阴气至盛而衰,冬至之后阳气也开始萌发。这一天也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短的一天,所以冬至又叫“日短至”。同时冬至又是古代重要的节日,亦称冬节、长至节。这一天大江南北按习俗都会吃水饺、汤圆,或喝羊肉汤,度过白昼极短的一天,以期“冬至阳生春又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人与天地相应,冬主闭藏,冬至阴气至盛,我们应如何顾护保养自身阳气?
一、起居有常——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至节气,机体阳气内藏,卫外阳气不足,因此需“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应早睡晚起、防风防寒、衣着周密以防护阳气,重点保护头颈、足底、胸背及关节,防止感冒或诱发哮喘,减少胸痹心痛及四肢痹痛。不宜饮食寒凉、衣着单薄,也不宜过劳、纵欲等扰动肾阳。在特殊时期,应佩戴好口罩,减少户外活动,谨防受到疫疠之气的侵袭。
二、饮食有节——温补为主,适度为宜
冬至,阴极而阳生,是调补身体的好时机,食疗养生简单易行也更容易被接受。根据不同体质可采取不同的进补食物,对于气虚之人,可以多摄入诸如大米、糯米、鲜山药、鸡肉等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血虚之人可多摄入动物肝脏、黑木耳、胡萝卜、花生等。阳虚畏寒者可多摄入羊肉、韭菜、鸽蛋等。阴虚者则可以多吃银耳、百合、梨等。但需注意适度为宜,不可一味进补致阳热内生,阴阳失衡。
同时冬季严寒,饮食偏于肥甘厚味,易内生痰饮,再加之冬季疫疠之气盛行,肺卫之气易受邪。可选取陈皮、山楂、麦冬、桔梗、百合、麦冬等代茶饮达健脾益肺之效,保护自身正气。
三、运动适度——微微汗出,调节情志
冬至以后体育锻炼要适度。早睡晚起,注意防寒保暖,运动时间宜选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为宜,不宜剧烈运动、尤其不能大汗淋漓,可选取的运动有快走、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衣着宜宽松保暖,运动至周身微微发热。另外,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保持心情舒畅,可在天气晴朗时多晒太阳,散步,积极进行户外活动。
四、重点人群——规律生活,谨防复发
防寒保暖,规律服药,定期检查身体;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肥甘厚味,积极进行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专家门诊出诊时间:
周二、周五上午、周四下午 方庄院区
周一、周四上午 西院区
周六上午 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