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小板日】血常规报告,你会读吗?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丁晓庆、研究生朱义文
3月20日,为每年一度的“中国血小板日”,今天我们便来聊聊血常规。一般来说,血液常规检查主要是针对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做检查。虽然说血常规检查很普通,但有很多问题也是要值得重视的。
你知道血常规是什么吗?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人体的血液进行采集与检验,将血液样本收集了以后,需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来对成分进行分析,最终将结果进行呈现。以供临床医生进行病情的了解和判断。
手里的血常规报告,你知道怎么看?
1、对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GB Hb)的查看
红细胞即是俗称的红血球,简称 RBC,其在血液中的数量最多。而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蛋白质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合成原料有叶酸和铁以及维生素 B12。其在正常女性体内的数量为(110~150)g/l,在正常男性体内的数量为(120~160)g/l。红细胞的寿命平均在 120 天左右,每天大概有 1/120 红细胞在死亡的同时又会产生相同数量的红细胞,以此确保动态平衡得到维持 。而当我们人体出现疾病时,就有可能使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使红细胞的量和质发生改变。而想要对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就需要对血液进行化验,从而准确并快速的检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红细胞计数主要包括了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及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检测数据。从疾病诊断的方面分析,对红细胞进行检测是为了诊断贫血类疾病,不同病因诱发的贫血情况将出现完全不同的数值变化,比如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检测,可知患者机体贫血后的红细胞病理情况,而结合相关指标后,又可将受检者的贫血病症划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等。在红细胞计数临床检测中,分析红细胞体积的分布宽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进行分析,可进一步诊断贫血情况,特别是将此指标与红细胞平均体积进行综合分析后可明确患者的贫血类型,举个例子,当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明显升高时,可能为为缺铁性贫血,而若是这两个指标显示为正常,则说明患者可能为慢性病。
还有对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的话也能反映出红细胞的状况,男女群体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等数据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性的正常范围要略微低于男性,男性红细胞值的正常范围大约在 4.3-5.8*1012/L 之间,而女性则是 3.8-5.1*1012/L,但是两者在疾病状态下的表现可能会不一致。当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增多时,其表现的疾病有:腹泻、大面积的烧伤、呕吐、肺心病等,而生理性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增多时,基本见于:胎儿、高原居民、冷水洗澡以及长期运动等。当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减少时,其表现的疾病有: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而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存在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减少现象,比如:孕妇和婴幼儿以及老年人。
2、对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查看
我们人体中白细胞的是一类球形、无色、有核的血细胞 , 俗称“白血球”,它在正常成人中的数量为(4.0~10.0)×10~9/L。白细胞主要起免疫的作用,而其根据种类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粒细胞包含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包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在我们人体中占比比较大的白细胞为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中性粒细胞则对白细胞的减少或增加有直接影响,因此两者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或者在多数情况下其意义都相同。因此,我们对化验单中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这三项重点进行查看就可以。当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增高时,说明受检者极有可能了细菌感染性疾病,也有可能患了急性血恶性肿瘤及粒细胞白血病等;而生理性的中粒细胞和白细胞增高时,基本见于:新生儿、寒冷、分娩、妊娠以及情绪激动等。当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时,可提示与病毒性感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及放射性损害血液疾病等有关。当淋巴细胞增多时,提示受检者可能淋巴瘤和病毒性感染以及结核病等;而生理性的淋巴细胞增多时,基本见于婴幼儿时期,其体内白细胞中占比最多的是淋巴细胞,超过所有包细胞总数的一半以上,然后在4~6岁的时候才慢慢降到正常人的水平。当淋巴细胞减少时,其表现的疾病有: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以及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等。当我们专注于了解白细胞检测结果时,不能单纯看白细胞的计数或百分比,只有对白细胞计数与百分比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掌握足够全面的病理信息。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其实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主力军,因而当白细胞的总数有所增多或减少时,都可以通过对中性粒细胞含量的多少来进行判断,比如当一人的嗜酸性粒细胞有所增多时,则说明受检者可能出现了过敏性疾病或者寄生虫病,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已经消失,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等。
3、对血小板计数的查看
在血小板计数内容中包含了四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即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的压积。血小板被称之是机体的“安全卫士”,人体伤口的止血主要依靠血小板功能 , 也就是血小板具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效。而血小板的寿命大约为7~14天,而我们人体中30%的血小板存在于脾脏中,70% 的血小板存在于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能够获取准确的临床信息,还需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如当血小板计数有所下降且血小板平均体积升高时,则说明受检者可能出现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若是受检者血小板计数正常,同时血小板平均体积又是降低的话,则提示患者可能患了骨髓功能低下疾病(如再障)。另外,某些情况下需要排除是否为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是 EDTA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问题引发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4、其他指标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其他指标,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也是有很大用处的。比如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可对脱水患者的血液浓缩程度进行及时了解的同时补液量计算的参考;对贫血诊断和分类也有一定帮助的有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的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MCHC);还有对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皮肤病以及过敏等疾病进行诊断时,嗜酸性粒细胞也会对其有一定的意义。
那血常规检验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机体病理性改变,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当前状态及其组织病变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许多疾病能够早期筛查及排除。另外,血常规检查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目前身体状况的好坏、病情的好坏,由此确定下一步诊疗计划。同时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治疗计划的调整,争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检查前: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及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2.体检前一天的晚8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检查中: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肘前静脉是绝大多数人(婴幼儿除外)的首选采血部位,此处一般血管较明显疼痛感较轻,操作方便易行。
检查后:1.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 5 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 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 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2.抽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小结:以上就是关于血常规检验的一些知识,希望大家可以多看一看、多了解一下。多了解一些知识,就可以提高疾病的防护能力。日常生活中,可以定期地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这样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判断自身是否可能存在着什么疾病。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在做血常规检测前要遵守相应的检查规则,对其注意事项加以重视,尽量不要让外界因素干扰到临床检测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越是真实可靠越是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全面分析现阶段的身体情况或疾病情况
上一篇: 【世界睡眠日】失眠与神经质人格的关系
下一篇: 【全国爱肝日】爱护肝脏,从限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