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董尚娟:医者仁心 健康卫士

发布时间:2023-08-15
字号: + - 14

  董尚娟,女,汉族,198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任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一届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青年委员。

图片-1.jpg

  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提升自我

  董尚娟大夫从事工作10余年,始终坚持临床一线,已逐步成长为科室业务骨干,与患者心连心,急病人之所急,获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在呼吸科室内,董大夫承担科室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的教学任务,组织科内讲课,提升科内专业水平;在科研方面,董大夫承担校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校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多篇。作为科室宣传员,董大夫积极组织、参与科室文化建设,参加科室及医院的宣传活动,配合科室录制养生堂、万家灯火等节目,并多次参加中央广播电台的相关节目。并且,董大夫作为重点专科秘书,积极完成北京市重点专科、国家局重点专科建设及验收工作,并于2023年8月荣获首届首都卫生健康青年榜样争创奖。

图片-2.jpg

  践行初心使命 乐观抗击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危险逆行而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下午四点,董尚娟大夫在与爱人驱车回顺义娘家的路上接到了医务处电话:“马上收拾个人物品,五点来医院开紧急会议,准备驰援武汉。”董大夫没有犹豫,即刻调头返回医院。

  第二天一早6点,全院医疗队在医院集结,整装待发,在出发前的战前动员会上,董大夫没有豪情壮语,只是用坚定的语气说了句:“我作为呼吸专业的医生,责任所在,责无旁贷!”一句“责任所在”体现了新一代年轻医生的担当,更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守住了初心,牢记使命。

  在进行了充分地培训和与当地医护人员工作交接后,董大夫开始了正式的隔离病房工作并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在面临这样一种传染性强、没有确切的治疗经验全新的病毒时,一切都是未知的。董尚娟发挥她的专业优势,日夜坚守,保障生命安全。每天穿着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带来的不适感和武汉当地的医疗环境,都给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带来无形的巨大压力,而安眠药则成了很多医护人员的标配。在问到董大夫睡眠情况如何时,她大大咧咧地说:“我心挺大的,吃的香,睡得着”;问她想家吗,她说想北京的好吃的。乐观开朗、心理素质过硬是董大夫的标签,在疫情面前,这就是她最有力的武器。

  发挥专业知识 彰显医者仁心

  董尚娟大夫工作多年,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与极高的专业素质,在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她们的团队经过与专家会诊以及专业评估,坚持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临床治疗原则,详细问诊、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为病人开具中药汤剂。经过在一线的治疗,患者发热、咳嗽、喘憋、腹泻等症得到明显改善,为大量患者缓解了新冠所带来的痛苦。

  而在隔离病房中,医护人员除了自己的本职角色之外,更扮演着患者家属的角色。因为这个新型病毒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未知的,尤其是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病人,一旦疏解不当,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及防疫工作。而由于防疫隔离,只有医护人员能够接触到患者,能够给予他们最直接的关爱,所以医护人员除了常规查房治疗外,还有一项很重要任务,那就是心理疏导,即多与病人聊天、沟通,给予他们陪伴与鼓励,坚定他们战“疫”必胜的信念。在一线治疗的过程中,董大夫每6小时一班,其间不吃、不喝,也不能去厕所,工作强度比平时要大许多,而这样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使得董大夫的脸上经常布满勒痕,甚至还有压伤破溃,经常是旧伤未愈新伤又起。面对自己身上的伤痛,她总是一笑而过、轻描淡写地表示毫不在意,可在面对病人病情突然急转直下时,她总是沉默而伤感的。

  此后的3年时间,作为呼吸科医生,董尚娟大夫又先后多次参加医院的疫苗接种、核酸采集、隔离点支援等工作。

  2022年12月的北京正值新冠疫情感染高发阶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作为国家中医队的牵头医院,临危受命、迅速组队,全力支援佑安医院的新冠重症监护病房,这也是佑安医院新冠最危重患者的所在病区。董尚娟大夫作为呼吸重症主力再次出征,她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勇进奋战,与病毒进行生死博弈,无愧身上的责任、无愧本心,用青春书写奋斗,用行动淬炼初心!

文/刘雨涵

审核/郭蓉娟曹建春、闫剑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