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联合国糖尿病日】了解风险 了解应对

作者:副主任医师 王颖 来源:内分泌科 发布时间:2023-11-14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王颖

  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是“获得糖尿病护理”主题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的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今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的口号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宣传活动将侧重于了解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以帮助延迟或预防其发生,强调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获取正确信息和护理以确保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已达到93%以上,其发病初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显示,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5%。而容易诱发2型糖尿病的习惯包括:饮食不规律,长期久坐,熬夜、夜间加餐,精神压力大,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抽烟喝酒,睡眠不足。

  成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有糖尿病前期病史;(2)年龄 ≥ 40岁;(3)体重指数(又称为BMI,其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的平方)≥24.0kg/m2,中心性肥胖(即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即出生体重≥4.0kg的胎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8)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9)有黑棘皮病者;(10)甘油三酯>2.22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糖尿病本身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但其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之一。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1、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影响肾功能:由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4、对眼睛的危害: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能够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血管闭锁、视网膜组织缺氧,从而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瘤、水肿、渗出、出血、新生血管以及玻璃体增殖性病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5、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破坏人体的血管和神经系统,在外伤的诱导下,足部就会产生久治不愈的溃疡和糜烂,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错误地认为血糖越低越好,从而把少吃饭或者不吃饭,让自己保持低血糖的状态,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也是相当危险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较为耐受高血糖状态,但如果血糖忽高忽低,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导致脑死亡。那么出现低血糖时该如何自救呢?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会选择点心、馒头等主食来缓解症状,这种做法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对,但也不是最恰当的选择。因为针对低血糖的救治要争分夺秒,应该迅速进食蔗糖、蜂蜜、果汁等食品,这类食物可以快速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尽快缓解低血糖症状。而淀粉类食品如馒头等属于多糖类食物,需要经过代谢分解生成单糖(葡萄糖或果糖等)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此外,服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不宜使用蔗糖(白砂糖、绵白糖、方糖或冰糖等),一定要补充葡萄糖,因为这三种药物可使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减慢,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我们如何才能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合理膳食

  控制每日总热量,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合理分配膳食中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比例,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维持标准体重,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参照水果的升糖指数外,还应结合水果的含糖量选择水果:适量吃含糖量小于10%的水果主要有石榴(1.69%)、西瓜(4.2%)、草莓(5.9%)和柠檬等;限量吃含糖量10%-20%的水果,如苹果(12.3%)、香蕉(19.5%)、火龙果(13.3%)和芒果等;禁止吃含糖量大于20%的水果或果脯,如干枣、桂圆(20%)和蜜枣等。

  2.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实现人体能量的支出,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骨骼肌细胞对于葡萄糖的利用,加强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减少糖分在血液中的累积,对降低和改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等问题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可以有助于控制体重。如果一个人整天不运动,摄入过多的能量将会转化为脂肪等物质储存在身体内,容易导致腹式肥胖,进而引起胰岛素不敏感、升高血糖。运动应该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过度、过量运动会增加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还会导致其他运动伤害。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推荐糖尿病患者餐后1至2小时进行体育锻炼,认为此举有很好的降糖作用。研究发现,餐后90分钟运动比餐后30分钟及60分钟的降糖效果好,而餐后30分钟进行的降糖作用最差,因为空腹运动易发生低血糖,而餐后立即运动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定期检测

  健康人群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以及定期体检等预防糖尿病;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要定期体检、加强血糖监测,若化验血糖异常,应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或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对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遵医嘱定期复查,合理饮食及药物治疗,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

科室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是北京市中医内分泌临床重点专科,是全国中医内分泌专业继续教育及研修基地,十三五科技部重点专项推广示范中心成员单位,北京市糖尿病教育基地…

王颖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

Baidu
map